|
2018/4/18 - 2018/7/31
“南海I號”是現存世上關於海上絲綢之路文物數量相對豐富、完整、集中的古代沉船。根據“南海I號”沉船位置及船貨的特點,推斷船隻為宋代由泉州港始發的民間貿易貨船,屬我國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類型。由於該艘宋船沉沒於古海上絲綢之路上之南中國海海域,又是中國水下考古隊在該海域發現的第一艘沉船,故命名“南海I號”。
適逢今年為澳門博物館館慶20周年,為隆重其事,同時參與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及配合粵港澳的合作框架,重塑海上絲綢之路古航道的繁盛,特與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合辦是次專題展覽,並獲得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支持。冀望觀眾透過一眾出水的船載遺珍、沉睡在海中多年的凝聚物及屬於“南海I號”的船員物品,讓市民對“南海I號”的認識再添一章。
- 地 點:
澳門博物館三樓
- 時 間:
星期二至日,早上十時至下午六時; 星期一休館
- 收 費:
購票入場
|
2018/3/26 - 2018/8/30
為慶祝澳門博物館二十周年館慶,文化局澳門博物館於觀音蓮花苑籌辦“澳門博物館建館二十周年精選圖錄展”,展期由即日起至八月三十日。歡迎市民及遊客前往參觀,免費入場。
澳門博物館自一九九八年四月十八日正式啟用,是一間以展示澳門歷史和多元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建館至今多次舉辦專題展覽,主題豐富。在經過審慎確立每一具歷史性和學術性的專題項目後,同時計劃把研究和展示的內容編撰成書記錄下來,每一圖錄均凝聚了博物館內各類專業人員的集體智慧和心血,是力求盡善盡美和精益求精之上共同努力所得的成果。
- 地 點:
孫逸仙大馬路觀音蓮花苑
- 時 間:
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逢星期五休館。
- 收 費:
免費入場
|
2018/2/15 - 2018/3/18
農曆新年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稱春節。適逢戊戍狗年,澳門博物館籌辦《濠江春暉專題展覽》,展示澳門地區於上世紀春節期間普遍的賀年用品、新年宣傳物品以及孩童在新春期間由討得利是購買的玩具等。展品由澳門收藏家岑偉倫先生借出,透過全方位的展示,介紹澳門度過新春的生活情況,讓市民一同感受春節氣氛。
新春佳節活動眾多,市面氣氛亦是熱鬧非凡,人們除了逛年宵花市,辦年貨,添置新衣外,年廿八清掃乾淨或添置新傢俱,年廿九貼春聯,除夕夜一家人吃一頓充滿團圓意義的年夜飯共度新年。正月初一人們相互拜訪道賀吉慶語句,小朋友還會收到長輩給予的紅包,而這種討紅包的新春習俗在粵語中稱作“派利是”,取其諧音“利市”或“利事”。新春習俗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是人們響往美好生活的體現,亦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本次展出的物品都是澳門地區在慶祝新歲期間會用到,如利是封、門神、小擺設品、傳統使用的通勝、糖果盒、月份牌、小孩喜愛的玩具、錢罌等等。這些展品除了讓我們一同見證澳門的發展,亦表現了特定時期澳門的社會生活面貌。
- 地 點:
孫逸仙大馬路觀音蓮花苑
- 時 間:
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逢星期五休館。
- 收 費:
免費入場
|
2017/10/28 - 2018/2/25
澳門自十六世紀開埠,從小漁港發展成為小城市,出現諸多不同的行業,包括神香、炮竹、火柴等手工業。因外圍市場的需求及澳門當時社會經濟體系的有利條件,促使上述行業迅速發展,成為澳門昔日其中主要的經濟支柱。
展覽分設六個展區,神香業展區、火柴業展區、炮竹業展區、對外貿易展區、模擬場景展區、教育區及放映室,令觀眾通過上述展區可以深入瞭解這些行業在澳門的興衰過程。
- 地 點:
澳門博物館三樓
- 時 間:
星期二至日,早上十時至下午六時; 星期一休館
- 收 費:
購票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