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裏紅起源於元代景德鎮,以銅為彩料繪於器胎上,再罩以透明釉料在高溫下燒成。此器呈撇口、束頸、溜肩、垂腹、平底、圈足。器表繪釉裏紅紋飾,自上而下分七層,分別為蕉葉、捲草、海水、倒垂如意頭、纏枝牡丹、變體蓮瓣與捲草紋。此瓶造型典雅,釉面瑩潤,釉裏紅呈色不完全,紅中泛褐並略有暈散,所繪纏枝牡丹紋灑脫自然,是明代洪武朝官窯典型作品。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