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堂是聖多明我會(道明會)於1587年創建的教堂,也是該會在中國建立的第一所教堂。教堂初時用木板搭建,華人稱之為“板障廟”,後稱“板樟廟”。又因教堂供奉玫瑰聖母,故又稱“玫瑰堂”。
道明會士曾於1822年刊印澳門、也是中國第一份葡文報紙《蜜蜂華報》(A Abelha da China),其原件現藏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1929年起,該教堂又成為傳播葡萄牙花地瑪聖母崇拜的重要基地,每年5 月13日舉行花地瑪聖母聖像巡遊,是本地天主教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整座教堂建築富麗堂皇,其巴洛克建築風格的祭壇更是典雅精緻。
教堂旁的“聖物寶庫” ,樓高三層,收藏了三百多件17至19世紀澳門天主教藝術珍品,包括彌撒使用的銀器、銅器和鍍金器;木質、石膏和象牙聖像;年代久遠的油畫,其中油畫《聖奧斯丁》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聖經故事版畫和手工精美的絲繡法衣。展品中還有兩座19世紀鑄造的教堂銅鐘。
參觀者可經玫瑰堂側門進入,穿過一條廊道,由木樓梯拾級而上即可到達。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文化局出資對當時已年久失修的玫瑰堂進行了大規模維修。維修工程完成之後,聖物寶庫於1997年11月23日向公眾開放。
2005年7月15日,澳門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玫瑰堂是構成澳門歷史城區的重要歷史建築。
* 因活動安排,1月10日,17,23及24日玫瑰堂聖物寶庫暫停開放。
地址︰板樟堂前地
開放時間︰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
休館時間︰逢星期四; 逢星期六下午三時後*; 每月13日及25日下午三時後(如遇星期日則照常開放)*。 *配合舉行宗教儀式而休館。 每年5月4日至13日(舉行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