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博物館

藏品/主題

釉裏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

釉裏紅起源於元代景德鎮窯,在今江西景德鎮。景德鎮窯(古稱浮梁)自唐代起即燒製青瓷,至宋時以燒製青白瓷為主,釉色介於青、白二色之間,青中閃白,白中泛青,釉質清澈似湖水,瑩潤如玉,故又有“影青”之稱。因此,這件元代景德鎮窯的釉裏紅白地紅花,是當時的創新產品,也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項重要成就。由於對燒製條件非常敏感,釉裏紅的呈色不穩定。燒製難度大,令成品率低,因此元明傳世的釉裏紅品種和數量稀少而更顯珍貴。

 

器呈撇口、束頸、溜肩、垂腹、平底、圈足。玉壺春瓶的造型典雅,釉面瑩潤。器表以釉裏紅繪蕉葉、捲草、海水、倒垂如意頭、纏枝牡丹、變體蓮瓣與捲草紋,是明代洪武朝官窯典型作品。

探索其他藏品

開始探索

捐贈歷史文物 為後代留下點滴足跡